Interpretation of Murder by Jed Rubenfeld(謀殺的解析)

這本『謀殺的解析』(Interpretation of Murder),是上星期一被Jethro拖去Walter家煮牛肉麵時,偶然看到的。因為牛肉麵得煮4小時,我也樂的看看小說。結果發現,太久沒讀中文書,看得好吃力。不過故事似乎挺引人入勝的,而且看了大半本的我,當然不可忍受不知道結局。於是週末殺到費城的市立圖書館,把英文版借回家。

這本書的故事,發生在1909年,著名的心理學家:佛洛伊德(Freud)來到了紐約,開始他畢生第一、也是唯一的一次訪美之旅。就在他抵達的那天早上,一個年輕女孩的屍體在紐約有名的高級公寓裡被發現。年輕的心理醫師楊格(Younger),在名師的指導下,協助紐約警方破解這樁疑似連續謀殺的案件。

這本書雖然有許多部份情節緩慢,但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。作者將90年初的紐約形容得非常細膩,去過紐約不少次的我,對其街道也大致算熟悉,看著書裡描述的各個建築,都有種特別的親切感。說來有些好笑,記得當初沒來東岸前,我對紐約排斥得很,覺得不過就是個糜爛、五光十色的骯髒大都市,大概多少是因為當時住在號稱第二大城的芝加哥而有的瑜亮情節吧?真正去過紐約後,雖然對TimeSquare依舊沒啥好感,也不喜歡骯髒的地鐵及擁擠的街道,但不得不承認:大蘋果有其獨特的風采,頗令人著迷。

這本書另一個有趣的地方,是裡頭很多的場景、對話等等都是有歷史根據的。Freud真的曾在1909年造訪美國,而那次旅美之後,Freud對美國的評價非常負面,總是說美國人是野蠻人,還揚言決不再踏上美國的土地。但那次造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,歷史上卻沒有任何記載,也就為這本小說佈下了一個完美的起點。書裡許多Freud與身旁的心理學家們的對話,也都是由他的書信裡取出。我一向愛看這種穿插著真實性的小說,總覺得多了些可信度。不過,雖然故事頗有趣,作者的用詞有點太過冗長,讀起來有點不順。不知是否因為作者是法律系的教授的關係?即便如此,還是推薦喜愛推理小說的朋友們讀讀看囉~

Comments

Post a Comment

Popular Posts